春季饮食小科普 | 预防食物中毒,鉴别有毒食材

作者:时间:2024-03-01点击数:

春季到来,万物复苏,也是鱼肉瓜果蔬菜丰富起来的季节,但也是肠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,那怎样才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,有效预防肠道传染病呢?

一、肠道传染病、食物中毒的常见表现

大多数肠道传染病、食物中毒会有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,有些伴有发热、头痛、肢体疼痛、全身中毒症状,若治疗不及时,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的并发症,甚至导致死亡。

3D4A2


二、把好“入口”关,鉴别有毒食材

1.发芽的土豆

发芽或者表皮颜色变青的土豆中,含有龙葵碱,食用后对胃肠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,对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,严重的还危及生命。

4C985


2.腐烂的生姜

腐烂的生姜会产生黄樟素,是一种致癌物质,可诱发肝癌、食道癌。选购生姜时,要选新鲜、外形完整、无霉变和无腐烂变质的大块鲜姜。

7A4AF


3.加热后出现絮状物的牛奶

牛奶出现絮状物,通常表示已经过期,微生物大量繁殖,破坏牛奶的稳定性,从而使牛奶的蛋白质变性出现絮状物。另外,牛奶如果与酸性物质结合,也可能出现蛋白质变性而产生絮状物,此时的牛奶不可以喝,喝了之后容易刺激消化道发生急性炎症,从而出现腹泻、腹痛等肠胃不适的情况。

22E37


4.表面发黏的豆腐

豆腐是富含蛋白质的食材,容易在通风不良和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滋生细菌而变黏。居家环境里,有害杂菌多,有些会产生毒素附着在豆腐表面,用热水冲洗也不能保证完全洗掉。因此,发黏的豆腐不可食用。

3C120


5.烤焦的鱼、肉

鱼、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加热超过200摄氏度后会产生致癌物——杂环胺。杂环胺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致癌性和致基因突变作用。变焦的鱼、肉类食品,不仅含有大量杂环胺,同时还有苯并芘、丙烯酰胺等其他致癌物,不宜食用。

69E5A


6.发霉发苦的瓜子、花生等

花生、瓜子、榛子、松仁等果仁轻微变黄甚至发黑、味苦,皱皮变色,表面长有黄绿色霉菌或破损、皱缩、变色时,考虑黄曲霉素等致癌物已经在其中生长,不可食用。

7B0E3


7.颜色变深、表面发黏、弹性变差、有异味的肉类

新鲜的肉表面光泽,颜色均匀,外表微干或湿润,切面稍潮湿,用手摸有油质感,但不发黏;质地紧密且富有弹性,用手指按压凹陷后会立即复原;闻起来只有正常的肉味,无异味;煮熟后肉汤透明,汤表面聚集大量油滴。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,说明肉类已经变质,不可食用。

674AE


8. 注意“胖听”、“漏听”的罐头

当罐头被微生物污染,会出现“胖听”现象,表现为罐头的底和盖的铁皮中心部分凸起,是由罐内细菌繁殖产生气体,罐内压力大于空气压力所致。“漏听”是指密封失灵,有泄漏现象的罐头,金属罐包装的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受物体碰撞,常出现外壁内陷现象,空气容易进入,致使内容物酸败变质,若挤压罐头的盖和底,有液体溢出或挤压后不能恢复原状,亦说明有漏听现象。罐头出现以上情况均不可食用。



三、做好预防食物中毒“八大关”

在高校餐饮中,要做好“八大关”以预防师生食物中毒,即食品采购关、食品保管关、烹调制作关、餐具消毒关、餐前留样关、进食用餐关、餐后观察关、个人卫生关。提倡师生饮用开水,一旦发现食物腐烂变质,绝不可食用,养成进食前、便后洗手的好习惯,同时尽量减少外出进餐,若外出进餐,须到卫生条件好、具备卫生许可证的正规餐饮点进餐。

40BC9


(供稿:保健科  初审:红  复审:伟  审核:郑华丽)

Copyright© 2016 www.sdca.edu.cn All Rights Reserved.